房天下>  资讯中心  >宁德官方实播台>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公开征求意见:截止至5月20号!《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

宁德官方实播台2022-05-10 10:12:13

建发新贴片.jpg

网上售楼处专题图.png



为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现将《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建言献策。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全文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www.fjrd.gov.cn)刊登。

二、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寄往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填写立法征求意见表。提意见截止时间:2022年5月20日下午5时。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林小燕

电  话:

传  真:

邮  编:350001

通讯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5号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2022年4月26日

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

(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章  总  则

第二章  国土空间规划

第三章  耕地保护

第四章  建设用地

节  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第二节建设用地供应

第三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节宅基地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章  总则

条【立法依据】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省行政区域内土地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涉及土壤污染防治、林业管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属登记等活动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基本原则】  土地管理应当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土地资源和资产并重管理;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第四条【政府和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土地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公众参与】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国土空间规划

第六条【规划内涵和种类】  本省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当服从上级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相关专项规划要相互协同、遵循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应当纳入详细规划。

第七条【规划编制及审批】  省、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后,按照法定程序报批。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由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相关专项规划由相应的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按照规定报批。

第八条【规划修改】  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不得随意修改;因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调整、落实上位规划要求、重大项目建设或者行政区划调整等,确需修改规划的,应当经原规划审批机关同意后,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

第九条【土地调查】土地调查包括土地调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土地专项调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土地调查,对本行政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提供调查需要的相关资料。

土地调查成果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土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规划信息化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组织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住房与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建立健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第三章  耕地保护

第十一条【耕地占补平衡】  本省依法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及“占优补优”的原则,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建设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依法向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耕地开垦费动态调整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占用耕地补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政府保护耕地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耕地总量减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在本省范围内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耕地质量降低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整治。新开垦和整治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验收,或者由省人民政府委托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

个别设区的市、县(市、区)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应当在本省范围内易地开垦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本省实行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三条【基本农田保护】  本省依法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并根据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具体地块

经依法划定的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经国务院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按照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稳定的要求进行补划。

第十四条【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建立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制度,编制提升耕地质量实施方案。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保护、充分利用耕地耕作层土壤,编制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方案,依法对建设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利用作出合理安排。

非农业建设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应当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对非基本农田的耕地按照县人民政府要求需要开展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负责将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并运输至储存点或者利用点。土壤利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将耕作层土壤用于改良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

第十五条【开发荒地】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经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在使用期限内允许继承、转包;土地使用期满后,原土地使用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承包经营。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土地承包,并依法签订合同。

第十六条【设施农业用地】  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设施农业用地,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用地范围和规模标准,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用地备案。不得擅自将设施农业用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农业经营者制定设施农业用地建设方案时,应当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合理控制用地和建设规模;备案单位和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设施农业用地的用地和建设规模的管理和监督。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应当在一年内恢复种植条件。

设施农业用地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旧村复垦】  鼓励对农村低效利用的存量建设用地、历史遗留损毁采矿用地进行旧村复垦,作为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必须使用旧村复垦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的建设项目,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耕地特殊保护】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落实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奖励、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退林、退果、退茶、退塘还粮。

第十九条【目标责任考核】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负总责,其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责任人。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省人民政府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下达,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对成果真实性负责。

省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第四章  建设用地

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第二十条【农用地转用】  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报国务院审批。

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按照下列程序报批:

(一)国务院批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城市在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报国务院审批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省人民政府审批;

(二)除前项规定的情形外,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或者经省人民政府授权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建设项目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外,确需占用农用地的,报国务院审批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一条【农用地转用审批】 农用地转用,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分批次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由国务院批准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核后上报。

第二十二条【土地征收程序】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按照下列程序依法办理:

(一)发布土地征收预公告、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二)拟订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并发布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三)办理土地征收补偿登记;

(四)签订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议;

(五)提出土地征收申请;

(六)批准土地征收;

(七)发布土地征收公告;

(八)支付应缴税费款和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用;

(九)交付土地。

第二十三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发布征地补偿安置公告。

被征地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

第二十四条【土地征收报批】 在完成征地前期工作后,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土地征收申请,依法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办理审批】  征收农用地的,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办理审批手续:

(一)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二)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和征地审批权限均属于省人民政府的,同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手续;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属于省人民政府,征地审批权限属于国务院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农用地转用后报国务院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三)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属于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征地审批权限属于省人民政府的,由省人民政府同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手续,;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属于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征地审批权限属于国务院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农用地转用后经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土地征收公告】 征地申请获批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征地批准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发布土地征收公告。

土地征收公告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征地批准文件;

(二)拟征收土地的面积、坐落、四至范围;

(三)拟征收土地的用途;

(四)实施征地行为的单位;

(五)征收时间;

(六)对土地征收行为不服的法定救济方式和申请的期限;

(七)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对个别未达成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的,应当由组织土地征收的人民政府作出征地补偿安置决定,并依法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补偿安置】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使用国有农、林、牧、果、茶、渔场的土地或者征收、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依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支付补偿安置费用。

第二十八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落实社会保障费用,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应当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等费用,由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补偿费用分配方案和具体名单,没有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以由所在的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提供,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征地实施单位,通过记名银行卡或者存折等方式直接发放给被征地农民。

第二节建设用地供应

第二十九条【建设用地有偿方式取得】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除依法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外,应当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在依法履行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等法定手续后方可使用土地。

第三十条【土地储备和登记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储备土地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土地储备机构的设立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建设项目立项】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报批时,应当附具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使用已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的,无需办理用地预审。

应当办理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

第三十二条【以划拨方式使用国有土地报批】  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建设项目需要以划拨方式使用国有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和用地申请:

(一)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等;

(三)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用地位置范围的地形图;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用地申请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后,方可批准用地。

第三十三条【建设项目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报批】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或者国有未利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文件,向所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转让、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和国有未利用地。

第三十四条【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  国有企业因破产、兼并、资产重组或者股份改制等,需要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资产处置审批和土地评估报告备案手续;涉及中央企业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临时用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条例》的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未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或者土地复垦方案不符合要求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予批准临时用地。

第三十六条【闲置土地处置】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内动工。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动工开发延迟导致土地闲置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向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土地闲置原因说明材料,经审核属实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置。采取延长动工开发期限的,应当签订补充协议,从补充协议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起,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闲置土地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未动工开发满一年未满两年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税务部门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

(二)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三十七条【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为实施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以及其他公共利益需要,确需使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依法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并给予土地使用权人适当的补偿。

有关人民政府依法提前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原土地使用权人需要搬迁的,应当依法给予安置;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的,应当依法按照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期限的余期、原批准土地用途、开发建设成本及地上建筑物的残值等因素,组织专业评估后,与原土地使用权人商定补偿金额。

土地使用权人对收回土地使用权行为和补偿金额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 【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法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需求,并按照国家规定探索预留相关建设用地指标。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安全、经济、方便群众使用的原则,统筹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使用。

第三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十九条【入市申请和行政指导】土地所有权人拟出让、出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应当书面告知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并提供土地所有权证明、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形成的入市决议等材料;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提出规划条件、产业准入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土地所有权人应当依据规划条件、产业准入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编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方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形成书面意见,并在法定期限内报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方案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修改意见。土地所有权人应当严格按照政府的意见完善出让、出租方案,出让、出租方案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公开市场组织实施。

第四十条【估价、集体决策和底价确定】  土地所有权人应当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评估后,根据土地估价结果、产业政策和土地市场情况等,经依法集体决策,综合确定出让、出租底价,以及投标保证金、竞买保证金、起始价等。

第四十一条【交地确认书】  土地所有权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地,并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交地确认书。

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规划条件和期限开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第四节宅基地管理

第四十二条【宅基地规划布局和用地指标保障】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科学划定宅基地范围,采取措施引导、鼓励使用存量建设用地,保障农村村民宅基地需求。

第四十三条【宅基地用地标准】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每户宅基地面积限额为八十平方米至一百二十平方米。利用荒坡地、村内空闲地建房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翻建的,可以适当增加面积,但增加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三十平方米。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在前款规定的面积幅度范围内,依据本辖区人均土地面积、土地类型等级、人口密度、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等情况,制定具体标准。

人均土地少,客观上不能保障一户一宅的地区,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基础上,县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保障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禁止批准个人在城市和县城所在地的城镇规划区内建单家独院住宅的用地申请,但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区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宅基地用地申请审批程序】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应当以户为单位,持户口簿、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及农村宅基地使用承诺书,向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没有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当向所在的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组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同意后,公开征求本村村民的意见,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批准。农村村民建住宅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方可批准用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宅基地:

(一)宅基地面积已达到本条例规定限额的;

(二)出租、出卖、赠与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三)申请易地新建住宅,不同意将旧宅基地退回村集体的;

(四)不符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

第四十五条【宅基地“建新退旧”】  农村村民易地新建住宅先拆后建的,优先安排宅基地。先建后拆的,应当按照一户一宅原则承诺并签订协议退出旧的宅基地。

禁止违法收回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村村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禁止强迫农村村民搬迁退出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农村村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并依法给予适当补偿。

农村村民退出的宅基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批准后,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注销登记手续。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采取措施落实宅基地退出机制。

第四十六条【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宅基地,应当优先用于保障农村村民宅基地用地需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第四十七【土地开发利用中的土壤污染防治】 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减少土壤污染,并确保建设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国有土地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纳入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四十九条【土地督查】  省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对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第五十条【监督检查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违反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开展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制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协助开展巡查,发现违法用地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并立即报告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第五十一条【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生态环境、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占用土地的行为,根据各自的法定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二条【土地违法征收监督检查】  地方人民政府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或者不依法实施土地征收、违法用地情况严重或者严重侵害被征地农民利益的,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对该地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予以通报。

第五十三条【信息公开】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经有权机关批准的依法可以公开的土地统计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评定结果、国土空间规划的图形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情况等基础资料作为公共信息,向社会提供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四条【没收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的管理处置】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自行或者指定有关部门依法管理和处置没收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具体的管理处置规定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依照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转致条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六条【非法出让、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处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违法所得的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为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价款的百分之三以上百分之十以下。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违法所得的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为非法出让、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价款的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五以下。

非法出让、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价款的确定,以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成交价格为准;未约定成交价格或者约定的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以政府公布的基准地价为准。

第五十七条【耕作层未剥离再利用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耕作层剥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未改正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八条【违反设施农业用地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设施农业用地用途,进行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不改正的,按照非法占用土地依法处理。

第五十九条【擅自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地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转让、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或者国有未利用地,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或者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可以并处罚款;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或者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前款所列的罚款标准,其中涉及非法转让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的,罚款额为违法所得的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涉及非法转让国有未利用地土地使用权的,罚款额为百分之十五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依照本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的方式计算;涉及非法占用】国有建设用地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涉及非法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罚款额为非法使用土地每平方米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

第六十条【不退出旧宅基地的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不按协议退出旧的宅基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未拆除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一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法处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适用本条例规定】  违法占地处置有关部门和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及本条例规定履行土地管理监督检查等执法职责的,适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

第六十三条【实施日期】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99年10月22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同时废止。


《福建省土地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现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点击“http://www.fjrd.gov.cn/hd/zqyj/105”跳转到意见征集页面


文章来源:福建人大网

—— END ——

喜欢就分享

吐槽请留言

转载请联系

+小房君|房天下个人微信

+宁德房天下公众号

+哈楼宁德抖音号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